PG(中国电子)官方网站-新时代电子游戏平台

非凡“十四五”成就大盘点: 逆势而上 贸易强国建设取得成效-PG电子商务中心
PG电子商务中心-商务部直属事业单位|专注电子数据交换与数字商务服务
非凡“十四五”成就大盘点: 逆势而上 贸易强国建设取得成效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8-05 00:11:38

  “十四五”期间,中国外贸发展取得了“大”“强”“韧”的亮眼成绩。我国货物贸易量稳居全球第一,出口经受住了疫情和贸易摩擦等多重挑战,逆势实现较好增长,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明显提升。

  “十四五”已经步入收官阶段,回顾过去四年半,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7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结道:“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总的来看,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性的变革、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证券市场周刊》推出的《非凡“十四五”成就大盘点》栏目,将陆续盘点“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本文则主要聚焦对外贸易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外贸受到的冲击和承受的压力确实不小,既有疫情的冲击,也有国际经贸摩擦增加的影响。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7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用 “风高浪急”来形容过去几年外贸经受的诸多挑战。

  但是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多次果断出台稳外贸政策,各方齐心协力,外贸实现逆势增长,贸易强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对此,王文涛用“大”“强”“韧”概括了“十四五”期间外贸取得的亮眼成绩。

  第一是“大”,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在货物贸易方面,其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2024年更是达到6.16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了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从货物贸易出口看,2024年中国出口超过3.5万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38%,平均年化增长达到8.4%,要明显高于“十三五”期间平均年化2.6%的增长。从货物贸易顺差看,2024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9926亿美元,较2020年大幅增长了89.4%,为期间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有较大的贡献。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从货物贸易进口看,2024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货物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约13.3%,仅略低于美国的13.6%,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在服务贸易方面,2024年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十四五”期间,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都有较快的增长,2024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459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58.9%;服务贸易进口额为6105.6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92%。可以看到,过去几年中国服务贸易的增长要明显快于货物贸易。

  第二是“强”,贸易的“含金量”“含新量”持续攀升。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了18.2%。外贸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服务贸易创新提升,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数字贸易创新发展,2024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比2020年增长近四成。

  第三是“韧”,外贸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一方面,通过积极优化国际市场布PG电子新手教程局,中国的贸易伙伴更加多元,这种多元化和分散化的出口结构,增强了外贸抵御冲击的能力。东盟已经连续5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比重已经超过了50%。此外,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从2020年的17.4%下降到2024年的14.7%。

  上半年,面对美方滥施关税的冲击,对美出口面临了较大的挑战。2025年上半年,对美出口同比下降了9.9%,但得益于对其他国家出口的增长,上半年整体出口仍保持了7.2%的增长。

  另一方面,中国借助产业链的优势,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也增加了外贸的韧劲,这在疫情期间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疫情冲击初期的2020年和2021年,全球各国生产受到较大冲击,而中国借助强大的产业恢复优势和竞争力,出口份额明显提升。2020 年和 2021 年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分别为 14.7%和 14.9%,比疫情前大幅提升了2个百分点左右。

  王文涛指出,“外贸企业有非常强大的韧性,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加快产品转型升级,特别是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努力开辟新市场、新渠道,而且创新了很多新模式。我国外贸产供链更趋完备、灵活和高效,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也更强,可以说底气更足。”

  “十四五”期间,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王文涛指出,我们将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推出了一批标志性、开创性的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示范性的成果。

  十四五”期间,中国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2024年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9.6%和24.3%,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更加强劲。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在上海等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CPTPP和DEPA这些高标准的经贸规则,累计推出了两批共110余项试点措施。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给予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建交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高质量实施RCEP,积极推进加入CPTPP、DEPA进程。2024年中国与自贸伙伴(含港澳台)货物贸易占比达到了43%。

  此外,引进外资规模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截至到2025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了商务发展规划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引资目标;同时,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了2.5万家。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和1/7的税收,以及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而且利用外资的质量大幅提升。2024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4.6%,较2020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