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近年来,我国外贸所展现的韧性,就是未来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下,稳住基本盘的底气与依靠。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在于不断增强我国外贸的韧性。
开放的土地,永不惧风浪。今年上半年,在贸易摩擦等复杂环境下,我国外贸逆势增长,在“风高浪急”中奋力交出了质量高、成色足的“韧性答卷”。
韧性体现在量的强有力支撑上。无论是从“长焦”还是“短焦”的时间镜头来看,中国外贸都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PG电子网站大全美元两个台阶,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和10%以上。一组组鲜活、亮眼的数据,既是韧性与底气的有力支撑,也是优势与活力的生动诠释。
韧性体现在质的结构性跃迁上。从拼“量”拼“价”,到竞“智”逐“新”,从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传统贸易,到高技术产品、服务贸易及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我国外贸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据统计,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的占比提升至32.4%。以技术赋能、靠创新破局,这就是中国外贸以变应变、破浪前行的持久动力。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可以说,近年来,我国外贸所展现的韧性,就是未来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下,稳住基本盘的底气与依靠。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在于不断增强我国外贸的韧性。
增强外贸韧性,在于出口转内销的破局突围。在广东广州,一些外贸企业面对海外业务遭遇的风险挑战,主动转变思路,在努力稳住海外市场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国内平台电商合作,对接国内客户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增强外贸韧性,在于AI等技术赋能的提质增效。在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商户们积极利用AI等工具辅助翻译,不仅可以与外商直接交流,还能对海外市场需求做出智能分析、精准匹配,并进行产品研发设计。外需订单的持续增长让品牌出海之路更顺畅。
增强外贸韧性,在于开拓海外新市场的步履不停。为了更好应对外部冲击,许多外贸企业不等不靠,主动寻找新航道,果断开拓新市场。服贸会、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链博会等一系列重要展会提供的平台和机遇,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释放的制度红利,则持续为外贸企业扬帆出海助力。
眼下,“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进入冲刺收官阶段。发挥优势、以变应变,逆风而上、聚力攻坚,再加上创新优质的产品、多元稳定的市场、抢抓机遇的拼劲,我国外贸一定能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为全球经济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