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消博会上,记者品尝到了口味独特的崂山白花蛇草水。据了解,这款中药味十足的饮品已畅销海外。
“公司生产的崂山白花蛇草水已经以‘中国草本饮品’形象走出了国门。同时,公司生产的本草可乐也被定位为‘世界另一种可乐’,为全球‘可乐版图’增添了一抹‘中国味道’。”青岛饮料集团国际贸易经理张翼告诉记者,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上升与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企业正面临相比以前更加复杂的挑战——如何让同一款产品既符合海外标准,又能打动国内消费者?这也是当前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的核心命题。
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剧,外贸企业急需开拓国内市场,但“转场”并非易事:国内消费者对产品包装、品牌故事、营销方式的需求与海外市场存在显著差异。
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敏告诉记者,公司在调研国内市场后,通过技术下沉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高性价比日化产品,并借助电商平台实现快速触达用户。
事实上,上述公司遇到的挑战颇具共性。外贸企业要实现出口产品转内销,前期往往面临不了解国内市场需求、缺乏平台运营经验、品牌认知度低、国内外标准不同等一系列挑战。
“内需市场虽然庞大,但竞争激烈。传统外贸企业‘大批量、少批PG电子如何选择次’的生产特点,与国内市场‘小批量、多批次、快迭代’的需求存在矛盾。”相关从业者表示,新品牌、新商品要打开国内市场,需投入较大的人力和成本,且周期较长。
记者注意到,为了促进外贸企业和国内市场精准对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多地出台政策、召开专场对接会,帮助外贸企业扩大内销“朋友圈”。
浙江省商务厅近日会同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了浙江外贸优品进商圈、进商超、进电商专场对接会。现场,浙江省商务厅、各地市商务局,杭州多个商圈、重点商超及电商平台和部分重点外贸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外贸企业“转向”。
日前,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举办“上海市电商助力外贸拓内销对接会”,拼多多、盒马、抖音等16个中国主要电商平台以及近80家外贸企业代表参加,加速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周岚在会上表示,上海将发挥好电子商务大平台集聚的优势,助力外贸企业对接国内市场资源,高质量做好拓内销工作。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向记者表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具有多重意义。从国内来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链条中的堵点,扩大内需市场,对冲外需波动风险,为外贸企业提供内部缓冲空间,助力外贸企业利用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消化产能,同时引导内贸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提升竞争力。从产业链来看,内外贸融合能促进技术、品牌、服务等要素整合,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高品质商品持续畅销海内外市场,但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仍需付出诸多努力。
“在内外贸一体化趋势下,企业品牌建设需兼顾多元的市场需求与文化背景。”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黄赟贺告诉记者,在全球化布局中,公司针对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和消费习惯,采取了灵活多元的核心策略。例如,对于海外用户,公司开展了技术适配与本地化设计,基于声音大模型的多语言训练能力,公司不断优化语音交互功能,提升产品在非中文市场的渗透率。
品牌建设之路虽然艰难,但行则将至,受访企业也是干劲十足。“全球都在进入老年化,公司的口腔功效牙膏和无菌软膏敷料等产品已经走向世界,不管海内外消费差异有多大,这些都是市场刚需。”梁敏表示。
“中国很多外贸企业过去没有直接面对消费者,但实际上产品制造能力是很强的,质量把控也没问题。只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品牌运营能力,同时,借助于现在各类新电商平台的传播能力,完全有可能绕开原有的经销环节做自己的品牌。”一位研究工业经济的专家告诉记者,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是必由之路,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果抄袭原有贴牌设计的话,可能会存在比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
在4月18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说,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经济的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并将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确定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