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我市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全市上下紧抓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沿边沿海区位优势,统筹推进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建设,在政策落实、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各成员单位协同发力,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成果,为我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我市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以来,丹东海关多维度发力助推产业发展。一方面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深入研究跨境电商业务,形成7份城市画像材料并提出3轮建设方案意见。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等宣讲活动,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机制。另一方面,畅通与大连海关职能处室、大连关区兄弟海关间跨境电商业务的联络机制,制定配合协作图1份,对政府重点关注的业务制定时间推进表,从企业管理、平台搭载、物流管理、通关监管4个方面制定目标任务8项,逐个挂账销号。
为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助力跨境电商企业轻装上阵,市税务局积极作为、精准施策。一方面主动梳理企业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惠企政策礼包;另一方面,组建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专项辅导,建立效果跟踪反馈机制,确保税惠红利精准“落袋”,护航跨境电商企业踏浪出海。
中国邮政丹东分公司充分发挥国际互换局职能、邮路等禀赋资源优势,全面融入丹东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服务体系。率先完成9610监管场地改造升级,全面推进9610直邮进出口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处理能力与通关效率,投入近4000万元升级改造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创新打造“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件+货物”同场作业、分线监管模式,为我市跨境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6月9日,海关AEO认证企业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以“9810”方式申报出口一批增压器修理包。丹东海关全程跟进,为企业提供通关监管支持;中国邮政丹东分公司作为物流的关键环节,依托自身职能帮助企业实现从申报到离境仅用48小时的快速通关,创下辽宁省跨境电商新业态落地最快纪录。市税务局配套实施“离境即退税”政策,优化退税流程。多部门协同发力,形成“通关+物流+退税”全链条服务闭环,成功推动我市首票“9810”模式跨境电商出口业务落地。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丹东市分局立足职能优势,构建全方位金融支持体系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一是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丹东地区16家商业银行100余家分支机构可提供跨境结算、贸易融资等全链条服务,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需求;二是落实外汇便利化政策。外汇管理局允许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结售汇,支持企业境外费用与货款轧差结算,优化个人跨境电商外汇结算流程;三是创新金融产品供给。商业银行结合市场主体跨境电商业务开展情况推出结售汇、汇率风险管理等复合型产品。同步推进服务升级,将“贸易外汇收支名录登记”改为银行直办,并对年收支20万美元以下小微跨境电商企业免登记,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鞋底成本”,为综试区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市经合中心积极对接杭州电商资源,与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跨境电商综保飞地”和“产教融合双基地”项目。依托丹东区位与产业优势,联合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头部平台资源,构建“产业带+跨境电商+直播”生态,推动仪器仪表、草莓等特色产品“品牌出海”,打造“北方产业集群+南方运营枢纽”协同发展格局。
市人社局聚焦产业人才缺口,创新采取“政企校”三方协同的资源整合模式,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2025年以来组织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覆盖外贸企业员工、待业青年、返乡创业者等群体。通过“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模式创新,培训成效显著,学员职业资格认证通过率达90%以上。据参训企业反馈,经过系统培训的员工业务上手速度明显提升,能够快速胜任海内外客户对接工作,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目前,该培养机制已形成常态化运作,未来将持续为跨境电商产业输送具备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振兴区商务局抢抓跨境电商综试区机遇,积极谋划跨境产业集群,对接企业2家,实地考察孵化基地选址4处,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同时加快培育跨境电商主体,组织55家企业75人参加市商PG电子新手教程务局举办的跨境电商相关专题培训,积极为企业宣传解读现有跨境电商政策,引导企业依托特色产品拓展跨境业务,运用各类电商平台、独立站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双轮驱动助推跨境综试区建设。
振安区商务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2025年丹东市跨境电商峰会”、“辽宁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暨外贸新业态要素资源对接活动”,全力帮助企业拓展市场。2024年推动全区天赐阻燃、中意电子等11家企业签约阿里巴巴国际站等平台,指导企业申报外经贸资金支持21.62万元,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助企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业务。
元宝区商务局积极对接企业资源,与河南海恩药业有限公司围绕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深入交流,计划打造“东北亚进出口第一试验区”,推动电商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合作区商务局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与本区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区已有35家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谷歌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其中3家企业年交易额突破百万元。
凤城市商务局积极引导8家汽配外贸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开拓国际市场,采取“展会为主、跨境电商为辅”的融合模式,并通过政策补助帮助降低企业入驻成本。
东港市商务局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目前已有7家机械加工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外贸牛等平台开展业务,2024年实现交易额138.4万美元。未来将继续拓展水产食品和纺织服装类产品跨境销售,加强招商引资和产品研发,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规模。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重点推动“互贸汇”跨境电商平台、“丹东数字贸易港外综服平台”等项目,深化“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主体,全力打造东北亚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