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0-2024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超过建省后前32年总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30%,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全岛封关运作要将海南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全岛封关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新的起点。”王昌林表示,结合海南发展实际,现阶段的封关政策措施可概括为“四个更加”。一是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一线”进口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由21%提高至74%,在岛内享惠主体之间可以免进口税收流通,加工增值达到30%的可免关税销往内地。二是实施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在“一线”进口方向,对全国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三是实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岛内现有8个对外开放口岸作为“一线”口岸,对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径予放行;设置运行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等10个“二线口岸”,对进入内地的货物创新采取多种便捷通行举措。四是实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对“零关税”货物、放宽贸易管理措施货物等实行低干预、高效率的精准监管,保障各项开放政策平稳落地。
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之一。海口海关数据显示,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实施4年来,海南省共有加工增值备案或获批试点企业122家,加工增值内销货值约100.3亿元,免税约8.4亿元,覆盖粮油、肉类、医药等多个领域。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与现行试点政策相比,封关后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主要在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优化加工增值计算公式、扩大加工增值累计的适用范围等4个方面作出优化。
贸易自由、吸引投资是推动海南自贸港发展的关键。商务部部长助理袁晓明表示,商务部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设立全岛自贸试验区、全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开放平台,并结合海南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围绕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进一步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吸引产业集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海南省委书记冯飞表示,一是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经济外向度提高到35%。二是产业体系越来越优。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PG电子软件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5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方面,海南将致力于让“新奇特优”热带果蔬丰富国人的“菜篮子”“果盘子”。此外,海南将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种专区,让海南的种子走向世界。
“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我们将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省省长刘小明表示,一方面,加快打造独具影响力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建设一批国际文旅IP和项目,并且同时推进现有的景区景点焕新升级,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进一步营造安心、放心、开心、舒心的旅游消费环境,推动放心消费“全行业、全领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