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中国电子)官方网站-新时代电子游戏平台

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PG电子商务中心
PG电子商务中心-商务部直属事业单位|专注电子数据交换与数字商务服务
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8-20 17:24:01

  

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瞄准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目标,向高而攀、向新而行,不断探索优势电商赋能地方产业发展新路径。

  目前,襄阳市有网络经营主体13.42万户,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425.61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实现21.67亿元。襄阳市网络市场的蓬勃活力,为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襄阳市聚焦智慧平台建设、电商网络布局、质量标准统一三大关键环节,夯实网络市场发展根基。

  襄阳市投资5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襄阳市网络交易监管与服务”平台,推动网络监管智慧化、链条化转型。平台覆盖13.42万户网络经营主体,集成音视频监管、跨部门协同等9个功能模块;建立“常规监测为主,专项、重点监测为辅”机制,运用“线索甄别+证据固定”技术,对直播内容、商品信息、交易行为实施24小时智能监测预警。2024年以来,累计监测电商直播438场次,发现涉网违法线万PG电子产品次,发现涉嫌违法线条。

  襄阳市着力完善流通网络,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为抓手,实现快递进村率100%。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邮政寄递量、快递量同比分别增长26.06%、34.46%,增速全国领先。建成5G基站1.2万个,重点场所覆盖率达100%,为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提供强大底层支撑。目前,襄阳市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至11家,其中襄阳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分别入选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累计吸引超700户经营主体入驻,年进出口额超25亿元。

  襄阳市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特色产业价值链升级。制定《襄阳黄桃》《苍术种植》等8项地方标准,推动程河柳编、襄阳大头菜2项标准获批成为湖北省地方标准。建成覆盖市、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将襄阳高香茶等21个产品纳入“荆楚优品”目录。从田间标准到云端品牌,襄阳市特色产业借标准之力打破优质低价困局,网络交易零售额不断攀升,实现立一项标准、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唯有协同,方能聚力。襄阳市着力构建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共治、多维共建的网络交易监管与服务新格局。

  襄阳市联合鄂豫陕甘的15城市组建汉江流域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协作联盟,建立联席会商、执法协作、数据互认等六大机制,推动区域内100多万户网络经营主体接受协同监管,实现跨域案件协同处理、制度规则互认、数据资源共享。

  襄阳市积极构建“襄”字号品牌保护矩阵,整合市场监管、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设立14个商标品牌指导站,打造襄州锅巴、枣阳皇桃等27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5年,全市新申请商标4288件、新注册商标3100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6.9万件。

  此外,襄阳市健全跨境电商服务体系,以自贸片区和综合保税区为核心,建成3个综合性跨境电商园,开辟“襄汉欧”国际班列等9条国际货运通道,设立10个外贸综合服务中心。东风股份、航宇嘉泰等企业借力跨境电商实现“出海”突破,带动全市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

  襄阳市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筑牢“诚信引导、权益保障、风险防控”网络交易安全屏障。

  襄阳市建立网络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机制,为1.4万户经营主体绘制信用画像,构建5个风险预警模型,推送预警信息8.2万条次,实现信用风险早干预。推行信用评价与市场准入、政策扶持、金融信贷挂钩,实施差异化激励与惩戒。

  襄阳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维权机制,整合12315热线、平台投诉等渠道,实现投诉“快响应、速办结”;聚焦食品、药品、重点消费品领域,强化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监管,压实平台责任,建立“政府—平台—商户”三级应急机制。

  襄阳市以平台经济专项治理与风险防控为核心,由市场监管联合网信、公安、商务等部门印发《平台经济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方案》,压实平台亮照、亮证、亮规则责任;强化动态风险防PG电子产品控,开展“6·18”护网行动,核查商品2.49万件;发放合规经营告知书,组织电商培训,覆盖企业2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