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南通88”轮从位于深汕合作区的小漠港区装载首批160TEU(标准箱)汽车KD件(散件组装)驶向深圳盐田港区,再换乘国际班轮出口海外市场。
这条新开通的“小漠港-盐田港”外贸内支线,每柜能比公路运输大约减少30%成本,成为汽车产业出海的“新动脉”。
今年前7月,11599辆新能源汽车在盐田港装船启航,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5%——这个曾经的小渔村,经过40年蜕变,也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的重要口岸。
值得期待的是,盐田港东作业区(以下简称“东港区”)上工程机械设备的忙碌作业,将为这里再添3个20万吨级全自动化集装箱泊位;300万标箱的年设计吞吐能力,也将使盐田港这座世界级港口如虎添翼。
自上世纪90年代开港以来,盐田港在2007年成为千万大港,仅用时26.5年便实现2亿标箱的吞吐量,在世界港口单一码头中创造了最短时间的纪录,这也是深圳对外开放的缩影。
从“三来一补”到“新三样”出海,盐田港作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也在支撑深圳外贸的转型升级。如今,随着深圳外贸“朋友圈”扩大,盐田港每周有近百条航线通达全球,平均每天就有4艘巨轮驶向欧洲、6艘驶向美国。
4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凉静寂的小渔村;40年后,这里岸吊林立,巨轮如织,崛起的现代化国际集装箱港口书写着深圳对外开放的传奇。正如潮汐永不止息,停靠在盐田港的巨轮,承载着深圳制造的硬实力,日复一日驶向更辽阔的深蓝。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位于大鹏半岛和香港九龙半岛之间的大鹏湾,建港资源达27公里以上,其沿岸可以建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1万吨~10万吨级深水泊位。
1985年,当第一铲泥土投入大鹏湾时,没有人能预见这片滩涂上拔地而起的盐田港将重塑中国外贸格局。
建设盐田港是改革开放后深圳海港、空港“双港齐飞”城市发展战略的一环,当时深圳市领导就曾说过,盐田自然条件非常好,水深一二十米,风平浪静,没有回淤,是上天赐予深圳的天然良港。
但开发前的大鹏湾畔山石嶙峋、人烟稀少,甚至连路都不通,曾经担任盐田港计划经营部经理的朱元熹就感慨,“盐田港是‘开山填海’建起来的”。
1992年,盐田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但线年,和记黄埔盐田港口投资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盐田港集团(原深圳东鹏实业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深圳港集团)成立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盐田国际”),解决了当时港口建设的资金困局。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此时深圳外向型经济已初具规模——1993年全市的外贸出口总额达83.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5%,首次超过了上海成为外贸出口冠军。彼时担任盐田国际董事总经理的谢锦添信心满满,坚信“只要开港,就不愁没有生意”。
1994年,号称“世界船王”的“马士基·阿尔基·西拉斯”号集装箱船首航盐田港后,由于航线少、货量不足,那一年盐田港仅靠马士基两条航线维持运营。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谢锦添和他的团队做了两件事——推出“盐港驳船捷运”方案以及携手海关进行通关改革,不仅为客户出货提供体验盐田港服务的选择,也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
这一时期深圳正面临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与“补偿贸易”)向“三资”(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转变,加之福田、盐田港保税区相继设立,外贸出口增长趋势明朗。
但盐田港的吞吐量大约在10万标箱,增长趋势还不明显。尽管如此,盐田港二期工程还是在盐田港保税区批准设立的这一年动工兴建了。谢锦添后来坦言,这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冒险”,但历史证明这是盐田港能伴随深圳外贸迅速发展的关键决策。
凭借独特的深水良港优势,盐田港获得了越来越多全球超大型船舶的青睐。1995年到1998年间,盐田港每年新增航线万标箱,拿到了世界级大港的“入场券”。这一年,深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89亿元,外贸出口总额飙升到264亿美元。
2001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一记小小的木槌敲开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门。在中国正式“入世”之前,深圳已提前准备与WTO规则接轨,出台鼓励外贸出口的若干措施,鼓励多元化开拓海外市场,为即将到来的全球化竞争热身。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深圳生产的彩色电视接收机大量运往全球,家具也走进海外的千家万户,手持无线电话及摩托车出口飙升,集成电路、电动机等则成为新增量。
奔涌的货流为港口带来新的活力。这一年,盐田港三期工程项目正式签约;6年后盐田港的吞吐量便突破了1000万标箱。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港口运行效率也快速提升。在此期间,深圳海关与盐田国际共同开发深圳东部平台,通过信息共享实现电子报检报关,大大提升了通关效率;盐田港也在2004年获批建设区港联动区,重点发展仓储物流产业,保税区从此踏上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关键一步。
当时一组关键数据是:深圳外贸出口额从500亿美元涨到1000亿美元,仅用了两年时间,到2007年已经达到1684.93亿美元。而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出口主力军,占比达43.1%;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则高达73.7%。
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城市与港口也必然要经受考验。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这座外贸依存度高的城市首当其冲。当年深圳外贸出口放缓,出口额仅增长112.27亿美元;盐田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更是出现开港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也正是这次冲击,深圳下定决心“腾笼换鸟”,淘汰低端落后产能。2009年以后,深圳先后出台实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大产业集群)、八大未来产业规划,并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加以扶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几年真是一天一个样。”有港航业内人士回忆起这一时期忍不住感慨,“产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仓储和物流服务,港口码头也如火如荼地建设,因为需求很大,码头业务量快速增长,很快就达到设计产能了。”
盐田港也在不断刷新成绩单:2013年以最短时间(18.5年)创造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的纪录,助力深圳港跻身世界第三大港口;2021年吞吐量突破2亿标箱的世界纪录,也见证了深圳外贸的蜕变。
“2010年PG电子用户评价前后,进港的货柜车经常在盐排高速排起长龙,那时候无纸化通关还没有推广,过关需要提交纸质文件,效率较低。现在货柜车司机只要线上提交文件预审,减少了纸质单证交接带来的环节,效率提升了,堵车也少了。”在深圳港集团工作近30年的王丹观察到。
王丹目前担任深圳港东港区码头公司投资发展部部长,他见证了盐田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初期主要是引入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简单的业务数据记录和处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步建立了涵盖港口生产运营各个环节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智能化早期则从部分设备自动化开始尝试,到中、西区建设时再升级改造部分设备,到如今建设中的东港区,则全面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王丹说。
年设计吞吐能力达300万标箱的东港区于2022年迈入全速建设阶段,预计2026年启用。在王丹看来,东港区相当于一个试验田,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可以应用更多的新技术、新系统、新设备,逐渐成熟之后,再对中、西区进行迭代升级,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改善周边环境。
2024年,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继2019年突破万亿元后飙升至16000亿元以上;外贸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达11604.67亿元。更深刻的变化体现在贸易结构上,深圳外贸由加工贸易为主逐渐向一般贸易转型,一般贸易占比由2008年的26.7%升至2024年的60%以上。
“这些年,我们围绕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寻找和贸易相关的产业,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最直观的感受是出口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出口比较多的是衣服、鞋子等日用品,现在机电产品、‘新三样’也成了出口的主力。”在深圳港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十余年、现任深圳港物流集团副总经理谢章生这样描述他看到的变化。
去年深圳机电产品出口接近2万亿元,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规模达996.9亿元,同比增长11.5%。2025年上半年,深圳“新三样”产品出口518.2亿元,增长21.1%。
盐田港的深水泊位成为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的跳板,这里航线密集,已经成为深圳港集团汽车出口集装箱运输的核心阵地。
今年前7个月,经盐田港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达11599辆,同比增长75%,增长势头强劲。而深圳港集团旗下的小漠港,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累计约有9万辆汽车装船启航,其中95%以上为外贸出口,成为华南地区汽车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
深圳港深汕港口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盐田港投资发展部部长刘永军对2022年首艘汽车滚装船挂靠的场景仍记忆犹新:“336辆汽车装船离港,这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尽管这批车辆以内贸为主,但标志着小漠港在核心货种逐步从散杂货和集装箱货物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当时比亚迪在深汕合作区基地生产的车型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尽管距离港口仅有三、四公里,但其整车出口的需求尚未凸显。”刘永军提到,“我们通过深圳市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到长沙、西安、常州、抚州等地拓展整车出口业务,并联合船公司开辟新航线。”
刘永军表示,随着小漠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策红利逐步释放,2023年汽车滚装运输也实现了从内贸到外贸的转变,吞吐量突破2万辆;2024年达到5.7万辆,外贸航线“从无到有”,逐步拓展至10条,外贸汽车滚装业务的基本盘已然成型。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通过服务中国车企出海,我才发现中国的汽车产业这些年发展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在世界上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谢章生感慨,“通过物流服务,我才能感知出口的客户和产品的变化,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港口物流对深圳乃至中国的产业发展做出的巨大支持。”
而除了“新三样”,多位港航业内人士感受到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深圳的跨境电商发展非常迅速。
圈里都说:全球跨境看中国,中国跨境看深圳。深圳跨境电商综试区于2016年获批设立,目前全市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已达14家,建成品牌独立站100多个。2024年深圳跨境电PG电子用户评价商进出口额达3720亿元,连续3年全国第一。
目前,盐田港有11条跨境电商快线天达欧”。深圳港集团主导运营的盐田港跨境电商运营中心2022年正式启用,今年以来,盐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近3倍,增速不仅领跑深圳,更位居全国港口前列。
跨境电商运营中心查验场的分拣线忙碌作业,东港区的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盐田港的故事仍在续写。这座年吞吐量超1500万标箱的超级港口,如同永不停歇的引擎,驱动着深圳外贸巨轮驶向新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