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中国电子)官方网站-新时代电子游戏平台

60年沧桑巨变铺就雪域高原的信息天路-PG电子商务中心
PG电子商务中心-商务部直属事业单位|专注电子数据交换与数字商务服务
60年沧桑巨变铺就雪域高原的信息天路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8-24 23:34:37

  当漫天云霞掠过念青唐古拉山脉时,夕阳为20岁的藏族姑娘罗曾卓嘎黝黑的面庞化上了金妆。完成了一天的劳作之后,她开心地拿起手机与莫拉(奶奶)打起了视频电话:“莫拉快看!咱家的青稞田今年又丰收啦!”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世界青稞之乡日喀则,一望无际的青稞田开始进入采收季,沉甸甸的青稞穗随风摆动,丰收在望的景象让人满心欢喜。

  60年前,在世界屋脊的雪山冰湖间,仅有的91条电报电路、9条长途电线门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让彼时的西藏如同“信息孤岛”;60年后,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排名全国第二、88.2%的行政村通达5G网络、光缆线万公里。基站如星辰般点缀高原,光缆如经络般连通雪域,共同编织成跨越山海的信息天路。60年来,西藏通信人用“钉钉子”精神在雪域高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信息孤岛”到数字高原的史诗级跨越,让西藏人民尽享信息时代的美好生活。

  “地理位置越偏远、越难抵达的地方,拥有通信网络的价值就会越大!能够让人们走出信息闭塞的困境,平等地迈入信息社会。”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世界公认最难抵达的地方——墨脱,副县长欧珠江村一语道出了通信的重要性。

  第一根光纤穿越唐古拉山口、第一座基站矗立在阿里“生命禁区”……60年来,西藏通信人始终秉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传承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直面高寒缺氧挑战,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开展宽带边疆、信号升格行动,完成了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移动电话、村村通光纤等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60年后的今天,一座座基站、一条条光纤筑牢数字高原的信息底座,让数字红利惠及祖国边疆。

  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5G基站建成后,通信建设者无比兴奋。李瑞伟摄

  在雪域高原建设通信网络,难度超乎想象。西藏全区面积达120多万平方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85%。高原作业环境极为严苛,单是行走就相当于在内地负重40公斤,施工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在海拔5200米的绒布寺旁,巍然矗立着一座5G-A基站。通信建设者不仅要克服低氧、极寒、强风的挑战,还需要时刻提防雪崩落石,熔纤时更要靠体温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墨脱格林村,为了建设电信普遍服务基站,通信建设者要直面泥石流频发、毒蛇毒虫出没、“雨极”的极端气候等困难,依靠人力在平均坡度达35°的陡峭山路上运输物资,用“与天斗”的奋斗精神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在唯一不通公路的山谷——嘎玛沟,9座通信基站成为边防战士和徒步人员的通信生命线。每一次基站巡检,通信维护人员都需要将备品备件和生活物资固定在牦牛背上,徒步5天以上才能完成……

  四通八达的信息天路,让雪域高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让世界见证了西藏日新月异的发展。截至2025年6月,西藏5G基站数近2.2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58.6个、排名全国第二;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通达,所有乡镇和88.2%的行政村通达5G网络,10G-PON端口超过9万个,西藏儿女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了“千兆普及、万兆试点”新阶段。

  通信员工走进墨脱门巴族居民家中,宣传和推广国补政策,让他们能够以更加实惠的价格购买手机等产品。姚春鸽摄

  山南市浪卡子县格瓦村梅朵在晾晒牧草的间隙,与内地工作的儿子通话。姚春鸽摄

  走进山南市贡嘎县江塘镇小学的课堂,一堂别开生面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课格外引人注目。“以前上汉语文课学写字很费力,有些字总是写错,但是也不知道错在哪里,现在跟着‘智能白板’一笔一画写,很容易就学会了。”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老师也可以PG电子手机版同步观察辅导,学习效率提升显著。

  依托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建设的光纤资源,“智能白板”在诸多教学场景落地应用,高效构建起交互式的数字课堂。此举不仅革新了传统教学方式,更是西藏数字生活的缩影。60年来,通信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给西藏儿女在教育、医疗、娱乐等民生领域不断带来可喜变化,为戍边固边兴边注入信息化的力量。

  全国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边境乡——玉麦乡,借助光纤和4G、5G网络全覆盖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生活艰辛导致人员难留,曾长期仅靠三口之家维持,“三人乡”由此得名。现在,这里变得人丁兴旺起来,餐馆、茶馆和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居民不仅能够通过电信运营商的IPTV业务观看高清电视节目,还喜欢上了视频聊天、刷抖音视频、在线购物等,生活更加便利了,获得感、幸福PG电子手机版感更强了。

  “5G+智慧医疗”,通过5G网络在院前急救、远程诊疗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大大增强了边远地区的医疗能力。在医疗条件有限的林芝市,藏民次央突发重病。通过 5G 网络,当地医生迅速将她的病历、影像等资料实时传输给千里外的专家团队。借助高清视频和专业系统,专家们通过远程会诊及时给出诊疗意见,成功挽救了生命。

  “数字乡村”,显著提升了村两委在乡村治理、基层党建管理的数字化水平。2024年7月,日喀则市仲巴县霍尔巴乡普琼村建设开通了乡村治理平台试点。目前,普琼村“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已具备天翼云播、平安乡村、电子地图、智慧党建、网格管理、云会议等功能,录入村民基础信息448户、党员信息30户,公务公开信息11条。

  信息天路还为“智慧边防”构筑了坚实的网络基础。截至2025年6月,西藏21个边境县城及所辖164个乡镇全部实现5G和千兆光网通达、边境管理及贸易机构宽带通达率达100%,95%的沿边国道、87%的沿边省道覆盖移动网络。

  “家人们,挖虫草需要用到特制小铲,动作必须轻柔精准,避免折断虫体…”在今年的那曲市第十五届魅力虫草展销会暨巴青县第五届冬虫夏草采集体验活动现场,拥有过万粉丝的拉姆认真地进行着视频直播。现场网络用户超2000人、官方各平台视频直播间总人数超3万,而通信网络一如既往地畅通。

  热闹非凡的那曲市第十五届魅力虫草展销会暨巴青县第五届冬虫夏草采集体验活动现场。李瑞璐摄

  羌塘草原的虫草、藏北高原的牦牛绒、日喀则的青稞酒、墨脱的红茶……伴随着信息天路的铺就,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精准营销成为可能,这些西藏的瑰宝正乘着数字快车走向世界。2024年,西藏全区网上零售额达229.7亿元、同比增长67.7%。拉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企业侧建设完成。测试结果显示,西藏自治区区内基础电信企业间互访时延从73.46ms降至0.89ms,性能提升了98.8%、丢包率趋近于0,为全区低时延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流的网络吸引了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为雪域经济增添新动能。

  信息天路,帮助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基于畅通的网络,格林村明确了“茶叶立村、旅游兴村”的发展主线,迸发出全新活力。一方面,手机直播、网络传播让当地茶叶的知名度和茶农的收入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村民不仅能够借助网络学习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开展智慧农业,从而让高山有机茶品质不断提升……

  60年的筚路蓝缕,60年的跨越发展。高速畅通的通信网络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更是驱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通信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确保”,全力做好西藏通信网络建设、应用推广工作,不断满足西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增强全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持续发力。